破书一堆 发表于 2012-2-29 10:38:13

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标准预测试卷和答案(五)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标准预测试卷和答案(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
分。
1.美学的性质是(    )
A.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B.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
c.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D.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社会科学
2.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审美意识         B.美学思想
C.美学学科         D.美学原理
3.悲剧意识属于    (   )
A.初级审美意识       B.中级审美意识
C.高级审美意识       D.超级审美意识
4.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    的概念。(    )
A.自由创造         B.交感巫术
C.自由游戏         D.劳动先于艺术
5.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    (    )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开始走向独立
C.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6.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是一种    (    )
A.语言思维      B.逻辑思维
C.象数思维      D.叙事思维
7.丑和荒诞出现的哲学背景是    (    )
A.人文主义盛行    B.理性主义兴起
C.非理性主义兴起D.古典主义盛行
8.在古代,中国人的天道是    (    )
A.中和            B.荒诞
C.自由            D.审美
9.对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这一理论起到了核心作用的是    (    )
A.施莱尔马赫      B.狄尔泰
C.海德格尔      D.胡塞尔
10.主张非理性是一种低级、混乱的认识是出于    的偏见。    (    )
A.科学主义      B.自然主义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11.在审美经验中,____是起点。    (    )
A.情感            B.感知
C.想象            D.理解
12.荣格发展了____的“无意识”的理论。    (    )
A.柏拉图          B.尼采
C.康德            D.弗洛伊德
13.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    )
A.孔子         B.韩愈
C.柳宗元       D.苏轼
14.苟子云,君子“以琴瑟乐心”,说的是音乐的    特性。    (    )
A.自娱         B.教化
C.娱人         D.表现
15.卢梭的《爱弥尔》对读者进行了打破陈规陋习、张扬个性的教育宣传,这反映了艺术的
(    )
A.思想启迪功能    B.道德教育功能
C.政治宣传功能    D.社会干预功能
16.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    (    )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17.下列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    (    )
A.建筑    B.音乐
C.雕塑    D.绘画
18.艺术的接受是一个    的过程。    (    )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19.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    (    )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20.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的标志是    (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美育书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22.下列属于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探讨的是    (    )
A.“净化说”       B.“发愤著书”
C.“不平则鸣”   D.“穷而后工”
E.“文以载道”
23.自调节的特殊要求是    (   )
A.审美理解先于审美想象      B.透过形式把握本质
C.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    D.纯化审美情感
E.反馈调节
24.以下美学家中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有    (    )
A.斯宾塞    B.谢林
C.康德      D.席勒
E.卢梭.
25.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型的原因是    (    )
A.客观原型首先转化为知觉表象
B.表象上渗透了主体情感
C.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主体自身的规律
D.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被修正了的客观规律
E.表象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审美形态

27.准主体

28.符号说

29.期待视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劳动说理论的意义与不足。

31.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32.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33.艺术接受的核心是什么?

34.简述席勒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 小题14分,36小题l2分,共26分)
35.论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36.试述美育的目的。


美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此题考核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予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选项中这个表述最完善。
2.A【解析】此题考核美学演进的三个阶段。美学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审美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3.C【解析】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4.C【解析】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自由游戏”的概念;弗雷泽把“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普列汉诺夫提出了“劳动先于艺术”。故本题答案选C。
5.C【解析】此题考核人的审美需要生成和审美意识确立的直接前提。促成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关键因素,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6.C【解析】此题考核中国古代思维的方式。与西方的抽象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是一种象数思维。
7.C【解析】此题考核丑和荒诞出现的哲学背景。在非理性主义的哲学背景下,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才脱颖而出。   
8.A 【解析】此题考核中国天道观念。中国人的天道就是“中和”,天地、天人、阴阳、文武、文质、情采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贯穿了“中和”思想。   
9.C【解析】此题考核对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理论起到了核心作用的美学家。海德格尔从自己的存在论现象学立场出发,对狄尔泰的解释学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从而导致了所谓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
10.C【解析】此题考核对于非理性产生偏见的缘由。形而上学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真正的存在,因而认为非理性是一种低级、混乱的认识。
11.B【解析】此题考核审美经验的起点。感知活动在一切经验行为,包括审美经验中都处于基础地位。
12.D【解析】荣格发展了他老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13.D【解析】此题考核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与韩愈同时齐名的柳宗元亦认为,文章因道而贵,文章家因道而尊。苏轼没有主张载道说.故本题答案选 D。
14.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荀子“君子以琴瑟乐心”说的是音乐的娱人特性。这是从艺术功能角度来定义艺术的。
15.B【解析】此题考核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卢梭的《爱弥尔》通过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属于审美的道德教育功能。
16.D【解析】此题考核柏拉图论述诗人迷狂状态的美学篇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将灵感说成一种磁性的疯狂,一种神灵的凭附,一种非理性的迷狂状态,在此状态下,诗人能不由自主地写出最美妙的诗。
17.B【解析】建筑、雕塑、绘画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
18.B【解析】此题考核艺术接受过程的阶段性。艺术的接受者对艺术品的符号和意义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深入挖掘的阶段性过程。   
19.C【解析】此题考核最早引入“美育”者。蔡元培1901年在《哲学总论》中第一次使用“美育”概念,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
20.D【解析】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f]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了。二、多项选择题
21.BC【解析】此题考核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2.BCD 【解析】此题考核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探讨的中国文论。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探讨,所谓“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命题都与悲剧功能的研究有关。
23.CE【解析】此题考核自调节的特殊要求。自调节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二是反馈调节。
24.ACD【解析】此题考核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美学家。斯宾塞、康德、席勒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
25.ABCE【解析】此题考核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因。独特的艺术意象的诞生可能有客观对象的原型,但已完全不同予其原型。首先,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其次,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再次,表象与表象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最后.表象本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就完全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
26.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27.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也会发生交感思考,是因为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实际上使它自己成为了一种准主体。
28.符号说由当代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该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29.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形成了每个艺术接受者在接触艺术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其自身的敏感度、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养、审美趣味以及传统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因素等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界”。
四、简答题   
30.简述劳动说理论的意义与不足。
答:劳动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存在明显不足;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人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却不能完全等同。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   
31.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第二,优美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第三,优美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第四,优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32. 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答:首先,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由于在反思判断中主体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而必须直接从.特殊的审美对象出发去发现其普遍性,因而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保持其完整的感性形象。这样一来,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中,理解因素必然表现为既超乎感性又始终不脱离感性.丽是积淀在感性之中,与想象和情感水乳交融,无法分解。其次,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总之。审美理解是与科学认识活动具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理解形式。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实践性的理解活动,而不是一次性的认识行为。
33.艺术接受的核心是什么?
答:艺术接受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意象生成的过程,接受者所欣赏的仍然是艺术意象,但是必须借助予符号形式。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建意象。因为符号的特殊性,它对其意义的表达只能通过象征与暗示,这样.艺术接受者就不可能完全获得来自于创造者的原始意象,而只能是根据符号提供的意象导向而重建意象,所以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建。
34.简述席勒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重要性。
答:席勒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的统一了起来。第二,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第三,回答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
五、论述题
35.论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具体说来。审美中的惊异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②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亮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36. 试述美育的目的。
答:(1)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能够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_二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 (2)美育是一种爱美的教育.爱美是人的天性.当人按自已的目的改造自然.使自然取得符合他的目的形态,他就感到满意和愉快,从而产生了美感。(3)美育着重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和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4)美育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审美境界是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 可见,自由乃是审美境界和美生成的核心所在。而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拥有自由,而当人拥有自由时,他也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而拥有美。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审美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可转化为两方面的内容:即美的形式的教育与审美理想教育.前者属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后者则要求把审美的自由人生境界转化为受教者自觉的价值追求,体现着美育的根本主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标准预测试卷和答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