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书一堆 发表于 2012-2-29 10:39:17

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标准预测试卷和答案(七)

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标准预测试卷和答案(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    (    )
A.黑格尔    B.鲍姆加登
C.莱辛      D.康德
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    )
A.理念论      B.先验主体论
C.绝对精神论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意念         B.实践
C.精神         D.物质
4.马克思认为美感产生于   (    )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5.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体现的环节不包括    (    )
A.惊异    B.领悟
C.体验    D.澄明
6.审美发生的基础是    (    )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7.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    (    )
A.席勒                B.索绪尔
C.王国维            D.巴赫金
8.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    (    )
A.优美和崇高          B.悲剧和喜剧
C.丑和荒诞            D.中和与极致
9.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托尔斯泰
10.利奥塔德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其将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建立在对_____的论述上。(    )
A.悲剧                B.崇高
C.荒诞                D.丑
11.认为悲剧的特性根源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各自凭借足以自我辩护的理由所展开的冲突
的是 (    )
A.亚里士多德         B.席勒
C.黑格尔             D.康德
12.“回忆说”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涉及审美的    (    )
A.一般规律         B.特殊现象
C.不可知性         D.虚幻性
13.康德的“游戏说”的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    )
A.龃龉不合    B.协调一致
C.似是而非    D.互为前提
14.“反思判断力”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    )
A.黑格尔      B.康德
C.尼采      D.鲍桑葵
15.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    )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质      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16.艺术品结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过渡依赖于    (    )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
17.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是(    )
A.娱乐消遣功能      B.商业广告功能
C.文化交流功能      D.社会干预功能
18.在意象的孕育中,主客体的相遇是一种(    )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19.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_____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
感受的变化 (    )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20.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__ 中 (    )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    (    )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22.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    (    )
A.审美能力    B.鉴赏力
C.审美兴趣    D.审美个性
E.审美品位
23.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要素是    (    )
A.冲突    B.抗争
C.毁灭    D.突转
E.净化
24.审美直观性应该包括    (    )
A.艺术直观性    B.体验直观性
C.本质直观性    D.活动直观性
E.感性直观性
25.下列事物属于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的是         (    )
A.画布   B.线条
C. 形体    D.旋律
E.胶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审美活动无功利

27.表现说

28.形式符号性

29.图式化结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什么?

31.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

32.简要概括悲剧的特征。

33.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是什么?

34.想象力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的不同功能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l4分,36小题l2分。共26分)
35.论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36.结合具体实例,论述美育的基本特点。






美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核鲍姆加登在美学史上的地位。鲍姆加登的《美学》是美学独立的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2.D【解析】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唯物史观,具体说来,我们认为,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
3.B【解析】此题考核马克思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这里注意“物质”具有混淆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础,而非本质。
4.A【解析】此题考核马克思的观点。他认为,美感是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主体力量在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确认的。
5.B【解析】此题考核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其包括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6.C【解析】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劳动的过程,美是在劳动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7.B【解析】此题考核索绪尔的观点。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这个观点。
8.A【解析】此题考核优美和崇高。它们是最基本的审美形态,它们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和若干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内涵。
9.C【解析】此题考核黑格尔的美学观点。“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他的观点。   
10.B【解析】此题考核崇高在当代的新的阐释。利奥塔德将整个对美学的思考都建立在崇高的基础上。崇高在其美学中是一个核心范畴,具有基础作用。    .
11.C【解析】此题考核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他认为题干所述冲突将以同归于尽的结局达到在“永恒正义”前的和解。
12.A【解析】此题考核柏拉图的回忆说。其涉及审美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诸多特征。
13.B【解析】此题考核康德的观点。他认为“游戏说”的关键在于知性和想象力的协调一致。也就是说,康德认为审美经验能够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一起来,因而克服各自的片面性。
14.B【解析】‘‘反思判断力”是康德提出的概念。他著有《判断力批判》,是三大批判之一。
15.C【解析】此题考核模仿说的缺陷。其缺陷有两点:一是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二是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解释艺术的本质。
16.B【解析】此题考核艺术作品层次的转换。在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换中,意象世.界层是一个过渡。艺术意象,从物理时空向心理时空跨越的结果就是艺术品的纯然精神性存在。
17.B【解析】此题考核艺术品的功能。艺术品的商品广告功能是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在现今商品社会中,艺术品往往兼具审美与商品两重价值,商业广告功能即源于此。
18.C【解析】此题考核意象生成中主客体的关系。主客体的相遇就意味着一种感情的交流。故选C。
19.B【解析】此题考核艺术接受过程。注意C其实包含在B中,所以不是很完整。另外,接受过程分观、品、悟三个阶段。
20.C【解析】此题考核艺术存在方式, 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
二、多项选择题   
21.AD【解析】此题考核人生境界的特点。所谓个体内在性是指人生境界作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悟总是一种个人独特的内在体验,具有个体性。不期望别人也有同样的体验;它是个体由觉悟而生的内心澄明,别人是不易发现的,因而是内在的;生成性即指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即在稳定和变化中保持一定的张力。
22.CE【解析】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3.ABC【解析】此题考核悲剧的内涵。“突转”是戏剧叙事的艺术;“净化”是悲剧的效果,两者都不是构成悲剧内涵的要素。
24.CE【解析】此题考核审美直观。从美学角度来看,审美直观包括本质直观和感性直观。
25.BCD【解析】此题考核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含义。画布和胶卷都是属于物质实在层,不属于形式符号层。此外,色彩、音符、词语等也属于形式符号层。
三、名词解释题
26. 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27. 西方l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在中国,吉志说、心生说和豫情说大体可划人表现说。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仅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征,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依然是片面的。
28. 形式符号性即艺术品作为连接两个主体间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外化为特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才可能借助这些符号来接受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与意象信息,并加以再创造,这里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的纽带。
29.根据波兰哲学家英伽登的观点,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读者只有在~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会逐渐表示出来。
四、简答题
30.   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什么?
答:(1)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2)从接受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
31.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
答:审美价值具有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既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32. 简要概括悲剧的特征。
答:第一,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来展现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肯定。
第二,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第三,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33.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求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34. 想象力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的不同功能是什么?
答:想象力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可以打破主体与对象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成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事实上,先验想象力和经验想象力,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五、论述题
35.论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答: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种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造成一种认知心理图式,遇到外界新事物就用这种图式去同化它,把它纳入现成的图式去解释,但当这种图式无法同化外界事物时,认知机制就设法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虽然发生认识论原理是就认知心理而言的,但是其中的“同化”与“调节”对审美心理图式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审美经验的产生也只是原有的审美心理图式对于审美现象的契合或“同化”,但在有的情况下,比如面对崭新的高级形态的艺术美.原有的心理图式无法去同化它,对此,主体或者避而远之,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或者通过调节来实现。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是有意识的功能调节与无意识的结构调整的有机统一。自我调节审美不仅仅是个技术操作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个审美心理的建构问题。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审美心理结构是在同化——调节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同化的结果,又是调节的产物。在调节的后面有着同化的基础一一因同化不了才需要调节;在同化的后面又有着调节的功劳…一调节的目的在于同化。由于审美经验的产生与发展总是离不开同化…调节的辨证运动,因此,同化——调节律应成为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其次,自调节审美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按照康德的话来说,审美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主要特点指的是在确定审美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和自我调节以达到审美目的;二是反馈调节。为了实现审美目的,主体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欣赏中都必须注重反馈调节,而反馈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36. 结合具体实例,论述美育的基本特点。
答:(1)它是诉诸感性的。黑格尔曾说“美只有在形象中见出”。这表明,在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首先星现感性形象。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给人的感官享受冲,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而且,美育具有普遍性,可以使感情得到升华。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读此诗时,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月光,霜,举头,低头”等形象。而“举头、低头”也具有和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这种场景具有普遍性,使欣赏者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2)美育是潜移默化的。不论是儒家追求精神解放,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还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还是禅宗注重自身的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我们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比如我们读了杜甫的诗,就会生忧国忧民之心。读了苏轼的词,就会有人生豪迈之情。这就是美育给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3)能动性。比如主体在审美中能有自觉的追求,并且主体会在参与审美活动中体现能动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标准预测试卷和答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