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书一堆 发表于 2012-4-14 19:49:20

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A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C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A)
A.利己主义    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C   )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B   )
A.c+v+m    B.c+v
C.v+m    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D)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A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
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C)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D)
A.混合联合公司    B.跨国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ABD    )
A.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D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理在事先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B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C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BD   )
A.军队和政府机关    B.哲学和政治思想
C.数学和思维科学    D.道德和法律思想
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B      )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实行等价交换
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ABC       )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    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   AB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    D.资本输出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BCD      )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答: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答:(1)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后果
{1}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资本积累导致过剩人口的存在。
{3}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答: (1)原因: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2)源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门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不相同,这是各国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答: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7.论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事什么。
答:(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本质就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第一,生产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商的密切配合的趋势。
   第二,贸易全球化。首先,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 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转移,使得各国间交流产品和必要性大大增加了。其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三、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最后,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第三,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3)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需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会死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dongxh 发表于 2012-4-15 22:01:55

:)。。。。

jjhhai 发表于 2012-4-17 22:24:51

马克思不是还没考了吗?

存钱a3毛 发表于 2012-7-9 18:21:37

我喜欢,请大家鼓掌支持,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