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5904|回复: 4

[串讲资料] 08年10月人力资源专业《劳动法》大题重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3 16: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        劳动关系的特征
1.        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2.        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
3.        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4.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1.        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2.        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3.        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
    第四章   劳动法的地位、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3.        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1.        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
2.        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        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4.        劳动法作用
1.        是公民基本权力的重要保障
2.        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        保障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4.        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5.        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1.        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        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
3.        必须有全面的覆盖性和高度的权威性
6.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        指导着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有助于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
2.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律法规,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
3.        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足,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7.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        领导权力义务相统一原则
2.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3.        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8.        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看)
1.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        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
4.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        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6.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8.        结社权
9.        集体协商权
10.        民主管理权
9.        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看)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提高职业技能
3.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六章        劳动法律关系
10.        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重点)P52
1.        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
2.        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3.        两者的内容不同
11.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看)
1.        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2.        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3.        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12.        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1.        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2.        事件
第七章        劳动就业
13.        劳动就业的特征
1.        主体具有特定性
2.        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3.        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4.        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14.        推动就业服务发展的有效措施
1.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2.        发展职业介绍机构
3.        开展就业训练工作
4.        办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5.        搞好事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5. 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的区别:
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正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的寻找工作的下岗人员是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与企业存在着劳动关系。下岗不一定失业,失业人员中包含了下岗职工。
第八章        劳动合同
15.        什么是劳动合同?它有哪些特点?
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一些国家称雇佣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就双方权利和义务达成的协议。
特征:1.主体上具有特定性。
2. 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3. 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
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16.        劳动合同的作用(论述重点)
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国家法律法规只能对共性问题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而不可能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具体规定。这就要求双方当事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相互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劳动合同双方享有的依法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自主权,使得双方既可确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又可促使劳动力流动,从而达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和责任,这对合同主体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约束,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双方正确地行使权利,严格的履行义务。
17.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三项基本原则:(看)
1.平等自愿原则
2.协商一致原则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18 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方法
  按导致无效的原因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内容不合法,程序不合法
   2. 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按无效程度分
1.        全部无效
2.        部分无效
19.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处理
确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确认
处理:1.撤销合同-全部无效劳动合同
2.修改合同-部分无效合同,程序不合法无效合同
3.赔偿损失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应具备哪些条款?
1.        劳动合同期限
2.        工作内容
3.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        劳动报酬
5.        劳动纪律
6.        合同终止条件
7.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1. 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1.        实际履行原则
2.        全面履行原则
3.        合作履行原则
22.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1.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2.        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3.        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背撤销的
4.        劳动者退休、退职的
5.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
23.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看)
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24.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的情况
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25.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1.        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6.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        在试用期内的
2.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九章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27.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
  外部义务
1.        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
2.        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3.        不能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内部义务
1.        应当了解和掌握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
2.        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3.        应当接受本方人员对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28.集体合同的特征
1.        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为工会,一方为用人单位
2.        集体合同的内容侧重于维护职工权益的规定
3.        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
4.        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
5.        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
29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看)
  有密切联系,同属于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在协调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主体不同
2.        内容不同
3.        目的不同
4.        适用范围不同
5.        效力不同
6.        形式要件不同
7.        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30.集体合同的作用(论述重要)P125
1.        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
2.        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3.        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4.        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31.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
1.        合法原则
2.        平等、合作原则
3.        实事求是原则
32.集体合同的内容
1.        劳动报酬
2.        工作时间
3.        休息休假
4.        保险福利
5.        劳动安全与卫生
6.        合同期限
7.        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协商程序
8.        双方履行集体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9.        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协商处理的约定
10.        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11.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章        职业培训
33.职业培训的特征
1.        教育目的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2.        教育对象的特定性
3.        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4.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灵活性
34.职业技能鉴定的特征
1.        主体是由政府批准的专门机构
2.        客体是劳动者所具有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3.        是确认劳动者职业资格的法定形式
第十一章   工资
35.工资的特征
1.        工资是劳动者基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取得的劳动报酬
2.        工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由用人单位向本单位的劳动者支付的
3.        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不包括实物报酬。
4.        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36.工资分配的原则
1.        按劳分配原则
2.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
3.        宏观调控原则
4.        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
27.最低工资的含义
1.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劳动后得到的工资
2.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得到的最低工资报酬
3.        最低工资是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下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
28.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因素
1.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        劳动生产率
4.        就业状况
5.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9.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1.        工资集体协议的期限
2.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3.        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4.        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5.        工资支付办法
6.        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8.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30.协商确定职工年度工资水平应惭愧的因素
1.        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2.        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3.        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4.        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6.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        上年度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8.        其他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
31.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        协商双方代表享有平等的建议权、否决权和陈述权
2.        由企业内部产生的协商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活动应视为提供正常劳动,享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保险福利待遇不变
3.        协商代表应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履行代表职责,并负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责任。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能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4.        协商代表应了解和掌握工资分配的有关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接受本方人员对工资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31.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调整的意义
1.        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
2.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3.        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好促进就业
第十三章  劳动安全卫生
3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特征:
1.        实施具有强制性
2.        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
3.        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
33.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作用
1.        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34.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意义
1.        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五章  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
35.劳动纪律的特征
1.        从劳动者的角度而言,遵守劳动纪律有利于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而言,遵守劳动纪律有利于保证生产和经营的安全有效。
36.职业道德的含义:
1.        内容反映了鲜明的职业要求
2.        表现形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3.        既调解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又调解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4.        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37.职业道德的特点
1.        从行为规范的层次看,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崇高的行为规范,这决定了社会主意职业道德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        从调整范围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纪律要广
3.        从实现道德的手段来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以及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主要靠人们都自觉遵守,由人们内心的自制力完成。
38.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区别: 1.性质不同 2.直接目的不同 3.实现手段不同
联系: 1.主体相同 2.调整对象相同 3.最终目的相同
第十六章 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
39.社会保险的特征
1.        基本保障性
2.        国家强制性
3.        互助互济性
4.        主体特定性
5.        待遇的差别性
6.        补偿性
7.        社会福利性
40.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1.        属性不同-物质帮助性和非营利性,营利性
2.        对象不同-劳动者,愿意投保的一切公民
3.        费用负担不同-个人、用人单位、国家共同承担,投保人
4.        实施原则不同-国家强制,等价交换和自愿原则
5.        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法律规定,保险合同可以自由约定
6.        保障水平不同-法定的,合同约定
7.        经营(管理)主体不同-政府指定,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
8.        受益人不同-法定的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法定亲属,任意指定


41.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
1.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3.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4.        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2.社会保险法律调整的原则
1.        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2.        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
3.        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43.养老保险的特点
1.        强制性
2.        补偿性
3.        广泛性
4.        社会性
44.失业保险的特点
1.        适用对象的特定性
2.        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
3.        待遇水平较低
4.        保险功能的特殊性
45.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特点
1.        这两种保险形式与其他保险形式之间的交叉性较大
2.        与上述第一点特征相联系,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具有一种补充保险的特点
3.        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的范围是整个社会公民,不限于单位职工,不限于城市居民
46.工伤保险的特点
1.        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
2.        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
3.        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4.        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5.        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47.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
1.        保证受伤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得到及时治疗
2.        补偿损失,维持生活
3.        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保险待遇支付
4.        预防职业危害,减少职业伤害和疾病
48.实行生育保险的意义
1.        保障生育女职工和婴儿的身体健康,促进优生优育
2.        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
3.        有助于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49.职工福利的概念和含义
   1职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集体福利、职工生活福利等。它是指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保证职工及其亲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2含义:1.享有职工福利的权利主体是本行业或办单位职工及其供养的亲属,提供职工福利的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
          2.提供生活福利的目的在于改善职工生活状况或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增强单位集体的凝聚力
          3.职工福利的内容范围一般包括集体福利设施、福利补贴、生活服务等方面
50.职工福利的作用
1.        职工福利为职工提供了生活方便,减轻了职工的生活负担,能使职工更好的投入生产和工作
2.        职工福利可以活跃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        职工福利可以增强单位集体的凝聚力
   第十七章  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
   第十八章 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51.劳动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含义
1.        主体是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劳动行政部门、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其他组织及个人。
2.        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法立法宗旨,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方式表现为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的各项措施。
52.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专门实施的劳动监察具有下列基本属性:
1.        法定性
2.        行政性
3.        专门性
4.        唯一性
53.工会在进行法律监督的时候,依法享有的权利
1.        知情权
2.        独立调查权
3.        要求、建议权
4.        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
5.        参与事故调查
6.        支持举报控告权
7.        舆论监督权
   第十九章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54.劳动争议的特点
1.        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2.        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
3.        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55.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1.        调解本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2.        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3.        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56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   
1.        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试试及时调解
2.        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        与当事人民主协商
4.        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发表于 2008-9-2 1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10月要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哦,感觉这本书内容好多哦。。。先谢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1-2-20 13: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3-29 22:51 , Processed in 0.0735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