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3607|回复: 0

[历年真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0 15: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  C )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A.打击敌人B.惩罚犯罪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  D )

A.组成B.结构C.内容D.组成和结构

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是(  D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中,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 A  )

A.自然犯B.行政犯C.基本犯             D.国事犯

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  A )

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主观要件 D.犯罪的客观要件

6.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  A )教唆犯和帮助犯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

A.实行犯而言的B.教唆犯而言的C.帮助犯而言的  D.胁从犯而言的

7.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D )

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

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

8.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C )

A.惩罚犯罪B.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刑法的目的C.预防犯罪    D.打击敌人与保护人民

9.以刑法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可以将量刑情节分为( B  )

A.应当情节与可以情节B.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C.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    D.案中情节与案外情节

1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适用假释的是(  D )

A.被判处管制的B.被判处罚金的C.被判处拘役的  D.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

11.参加恐怖组织后又杀人的,应定( D  )

A.参加恐怖组织罪                        B.故意杀人罪

C.参加恐怖组织罪与故意杀人罪中的重罪    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

第一百二十条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12.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方面( A  )

A.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B.只能是直接故意

C.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D.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13.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假药”不包括( A  )

A.超过有效期的药劣药B.变质的药C.被污染的药   D.未取得批准文号的药

《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销售劣药。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14.金融凭证诈骗罪中的“金融凭证”不包括( A  )

A.支票B.银行存单C.委托收款凭证       D.汇款凭证

15.行为人为索取赌债而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C  )

A.绑架罪B.敲诈勒索罪C.非法拘禁罪     D.赌博罪

16.关于侮辱罪和诽谤罪,正确的说法是( D  )

A.都可以采用暴力手段B.都必须捏造事实C.都要求情节特别严重    D.都是针对特定的人

17.关于遗弃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遗弃的对象必须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B.遗弃行为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

C.遗弃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           D.遗弃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扶养义务的人

是种典型的不作为犯罪,是特殊主体;行为具有继续犯的特征;犯罪对象是家庭中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成员;

18.关于伪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B.可以由证人构成

C.作伪证的目的是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陷害他人/隐匿罪证  D.可以由鉴定人构成

19.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属于(  D )

A.危害国家安全罪B.军人违反职责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D.危害国防利益罪

20.招摇撞骗罪中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冒充( B  )

A.警察B.军人C.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D.法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ABC   )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刑罚与形势相适应E.刑罚与民愤相适应

22.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是(  ABD   )

A.整体性B.双重性C.全面性D.局限性E.无罪过性

23.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犯人分为(  ABCE   )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帮助犯E.教唆犯

24.依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是(   CD  )

A.犯罪的外国人         B.犯罪以后自首的人C.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E.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25.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有(  ACD   )

A.对象不完全相同B.犯罪主体不同C.行为不同    D.故意内容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

挪用资金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7.想象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

28.侵占罪:一般主体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数

额较大的行为。

29.一般累犯:指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

况。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只要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以后,而没有完成犯罪的,均构成犯罪预备。(   ×    )

理由:如果行为人在实施预备行为以后,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的,是犯罪预备;如果行为人在实施预备行为以后,自动放弃犯罪的,则构成犯罪中止。

3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    )

理由: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因故意犯罪而严重破坏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2.根据刑法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等欺骗方法,骗取所交纳的税款的,构成骗取出口

退税罪。(   ×   )

理由:根据刑法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等欺骗方法,骗取所交纳的税款的,构成偷税罪

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部分的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

33.无论行为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绑架他人,均只能构成绑架罪。(   ×   )

理由:不同情况定罪不同,例如:以出卖为目的绑架妇女、儿童的,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简述犯罪未得逞。

答: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三种情况:

①抑止犯罪意志的原因,即某种事实使得犯罪分子认为自己客观上已经不可能继续实行犯罪,从而被迫停止犯罪。

②抑止犯罪行为的原因,即某种情况使得行为人在客观上不可能继续实行犯罪或者不可能造成犯罪结果。

③抑止犯罪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人已将其认为应当实行的行为实行终了,但意外情况阻止了结果的发生。

35.缓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2)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晦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必须不是累犯。换言之,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36.简述医疗事故罪的构成特征。

答: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1)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

(2)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3)主观上只能出于过失。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7.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

答:间接故意是指明智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都不抱希望的态度。但它们又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心理态度,表现为:
    ⑴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不同。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有较清楚、肯定的认识;而过于自信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认识较模糊,只是一种非现实可能性的认识。
    ⑵两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完全持否定的态度。
    ⑶两者的行为特征不同。过于自信的情况下,行为人总是希望凭借或运用一些有利条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既不采取也不依靠任何条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被告人李某,男,1990年2月5日生,无业。2006年10月9日,李某在街道上行走时,楼上一户居民从窗口往下倒水,正好浇在李某头上。李某非常生气,抬头往楼上喊话,问是谁倒的水,可是没有人应答。李某站在原地打电话,叫来朱某(男,17岁)、邓某(男,17岁)和唐某(男,19岁)。四人经过商量,一起来到三楼一家门前敲门。屋内有人问是谁敲门,李某回答说:“警察,查户口!”骗开门后,四人一拥而上,围住开门的田某,质问他为什么向楼下倒水。田某说自己没有向楼下倒水,邓某拿出携带的匕首让田某承认,田某被迫承认了。唐某要田某拿出300元钱出来赔偿,田某不愿意,只同意给50元钱。李某向朱某使了一下眼色,朱某进屋搜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李某对田某说:“限你3天之内拿3000块钱来取电脑。”四人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将电脑拿走后当天以1500元的价格卖出。案发后,朱某、邓某和唐某均外逃,李某被抓获。

   请结合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构成什么罪?为什么?(6分)

(2)根据刑法的规定,影响对李某适用刑罚轻重的情节主要有哪些?(4分)

答:李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进入被害人家里在,在被害人不敢反抗的情况下,当场拿走被害人的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素。
影响李某刑罚轻重的情节:

1、法定情节:一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二是李某的抢劫行为属于“入户抢劫”,这是一种法定的加重的情节。

2、酌定情节:犯罪手段、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犯罪动机、犯罪后态度等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积分 +10 收起 理由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4-19 16:09 , Processed in 0.070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