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3953|回复: 0

自考教育管理原理复习题汇总(附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5 13: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名词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谅支,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3.教育行政: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

4.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5.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

6.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安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教育管理原则:是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

8.教育管理的方法:是指教育管理者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9.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方针作为党和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的规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0.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

11.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12.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是指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授权,由地方权力机关及其行政机关制定,并且只在其行政区域内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13.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行为。

14.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作出推测的活动。

15.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

16.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

17.学校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8.教育管理体制:是由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我管理体制所组成的,从教育行政体制来说,西方和中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不同。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议行合一制,即教育行政机构既是决策机构又是执行机构。

19.学校管理体制:就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20.行政组织机构:是依法建立的国家公务机构的一种,是为执行一定的方针政策而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单位。

21.组织机构:就是把人力、物力和智力等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利益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而开展行动的社会单位。

22.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依法建立的国家公务机构,是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单位。广义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包括国家政权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狭义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专指国家各级政府机构中管理教育事务的机关。

23.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指合理地安排教育行政机关的办公场所,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及系统地处理档案和公文。

24.空间管理:是教育行政机关为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缩短工作流程、迅速处理资料、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并促进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而对办公室所作的布置。

25.环境管理:教育行政机关的环境包括其物质因素和四周的影响因素两类。除物材与设备外,它还包括光线、颜色、温度、空气、声音等因素。这些因素的良善与否,对教育工作人员的态度及行为将发生直接影响,因而环境管理也是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6.文书管理:是指有关文书、资料等案卷的产生、维护和处理的一切计划和管理活动,包括报表管理、报告管理、文书简化、档案管理等内容。

27.机关人员的工作管理:就是要把机关各项工作妥善安排,明确工作人员的职、权、责、各司其们,有条不紊,以提高工作效率。

28.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

29.用才制度:是指导激发人才的活力,利用人才的智能优势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规定。

30.考核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规,对所属公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

31.奖惩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公务员管理法规,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以及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予以奖励,对违纪公务员进行惩处的制度。

32.交流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所属公务员有计划地进行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而做出的规定。

33.调任:是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外部的交流形式,即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以及国家公务员调出国家行政机关。

34.转任:是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

35.转换: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计划地实行职位调换。

36.挂职锻炼:是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进行

37.辞职:是指根据教育行政人员本人的意愿,辞去现任职务,解除与教育行政机关的职务有关的行为。

38.约束制度:是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在履行公务的过程中遵守职责、奉公守法,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一系列规定。

39.回避制度:是为了使国家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对职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对公务员在任职、执行公务等方面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0.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担任某种特定的职务,涉及到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准在其中一方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41.公务回避:是旨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凡涉及本人或与本人有上述四种亲属关系时,不得参与,并不准以任何方式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

42.地区回避:是指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公务员除外。

43.保障制度:是为保护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44.申诉:是指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时,向原处理机关早请复议,或直接向原处理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的人事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45.教育财务行政:广义的是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就是在国家财政收支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国家财务行政是指政府机关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国家机关为完成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在领发、分配、使用属于国家预算内资金的行政经费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管理活动。

46.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核定的国定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定期间的资金收支计划。

47.决算: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是从总体上反映财政年度内经费收支的实际情况。

48.审计:是由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活动进行审查,并向主管部门和被检查者通报审查结果的管理活动。

49.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

50.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财政预算对各教育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拨付资金。

51.教育费附加:是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国家规定计征主要用于发展义务教育事业的一种税收。

52.勤工俭学:是指学校通过举办工厂、农场、农产品加工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有收入的经济活动。

53.捐资助学:是指各种厂矿企业、经济组织、社会力量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无偿向教育部门捐献物资或资金,以改善办学条件,或者帮助受教育者完成学业的活动。

54.经济公开:是指教育财务部门在安排和使用教育经费时,应将有关教育经费的政策、标准予以说明。

55.教育行政信息:反映教育行政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指令、资料、数据、图纸等的总称。

56.信息的沟通:是指是信息的交流、联系和传递。教育行政信息的沟通对于教育行政活动的正常运行是很重要的。

57.教育督导: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人员,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督导的原则与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监督、评估和指导,并向同级和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反馈有关信息,提出建议,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

58.教育督导机构是指由政府授权,代表本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执行教育督导任务的行政监督机构。

59.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0.学校评价是以改善学校管理为核心的有关学校办学素质、办学职责、办学效能的全面评价,是对学校各个方面的整体评价。

61.教师评价:是以优化教育进程为核心的有关教师素质、教师职责、教师绩效的全面评价。

62.学生质量评价:是以提高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为核心的有关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教育情景中身心发展状况所作的价值判断活动。

63.教育评价模式:是指教育评价活动的构架和式样。

64.教育评价标准:是根据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规定和准则。

65.效率标准:是根据教育教育与产出的比例来考察教育相对成果的标准,它把取得的成果与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能够以最少的教育投入取得最多的成果,则效率高。

66.职责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履行职责情况的标准。

67.素质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应具备的条件的标准。

68.教育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整理、优化评价信息资料的手段和技术。

69.目标:是指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价值观所确立并争取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状态。

70.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目标。它是指管理活动最终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71.学校管理目标:从词义上讲,即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目标,是指学校组织为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从学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72.学校管理目标的导向作用:是指学校管理目标能引导组织成员朝着既定方向前进,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控制和调节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保持学校管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73.学校管理目标的激励作用:是指学校管理目标具有激发学校成员内在积极性的一种驱动作用。

74.学校管理目标和控制作用:是指学校管理目标是衡量学校成员管理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标准。

75.学校管理目标的协调作用:是指通过学校管理目标协调学校中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工作与工作之间等等的关系。

76.目标管理:就是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把管理系统的总任务转化为组织的共同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分解成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个人贡献的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各负责,各尽其能。

77.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对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78.目标对策:就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79.落实目标责任就是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把各层次目标与具体执行人员的工作责任紧密结合并固定下来。
80.学校管理目标的实施:就是把学校目标体系所确定的目标责任、目标进度要求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经营活动中,通过有效管理,实现有效管理,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过程。
81.教师管理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活动规范。

82.教师管理的选贤任通用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来选拔和任用教师。

83.教师管理中的合理结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从整体效益出发,合理选择和配备教学人员。

84.教师管理的教育激励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正确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在管理中促进教师思想觉悟的提高。

85.教师管理中的绩效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重视教师管理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并且以对学校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

86.教师发展规划:是指整全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有预见地对教师结构、发展规模、速度等问题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87.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88.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已学习的成果,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工作。

89.成绩考评管理:即是检查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如考试,测验等。

90.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管理:是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更应该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91.教学业务管理是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92.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

93.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检查制度:是指检验、考查学校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的制度。

94.学校教学质量的分析制度:是将质量检查中获得的信息与原来制定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教学交果标准、时间标准相比较,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95.学校德育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组织和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有效达到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96.德育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组织学校广大教职员工,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客观环境共同确立德育目标的活动。

97.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是指同一目标在不同层次学校班级的德育过程中,具有高低不同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实际的标准。

98.德育计划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根据德育目标确定德育的任务与内容、实现途径与方法、组织与人员的职责的活动。

99.序列化:指德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不同级次的学校和班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100.德育组织管理:指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对德育组织及其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调动德育人员参与德育和德育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德育组织功能的活动。

101.学校德育组织:主要指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包括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班委会等。

102.德育环境管理:是指学校管理通过对学校现有环境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和改造,达到环境育德的活动。

103.德育质量管理:是指确立德育质量标准,进行德育质量检查和控制,德育质量分析和评估的活动。

104.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积极协调好各种德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人、财、物、信息等条件,实现学校德育的总目标。

105.行政措施法:是指德育组织中的领导者、管理者采用命令、指示、决议、通报、通告等行政措施来推行德育管理的方法。

106.依法管理法:是指学校德育管理者运用法律法规对德育管理对象施加影响,调控他们的行为以及德育组织内外部关系的一种管理方法。

107.激发鼓励法:是指德育管理者通过对德育管理对象施加外部刺激,制定外在目标等方式,满足他们生理、心理方面的需要以达到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

108.思想教育方法:也称教育方法,是指学校德育管理者利用真理和科学的办量,运用精神观念的渗透宣传方式,对德育管理对象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施加影响的手段。

109.学校体育管理:是指对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队伍、体育设施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达到向学校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活动目的。

110.学校体育骨干队伍: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包括学校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干部。

111.科学性原则:指体育卫生工作要按客观规律进行。体育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卫生活动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

11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既要考虑统一要求,又要考虑个别要求。

113.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益的资产,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业信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114.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过程和其他管理过程。

115.领导:就是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和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16.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7.结构,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领导班子是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系统,它也应有一定的结构。

118.咨询:是征求意见、寻求解答的意思。教育咨询是教育咨询机构接受教育决策部门的委托,其所属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料、情报等。

119.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

120.教育决策:是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的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1.教育领导效率,是整个管理效率的一部分,它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所产生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

122.教育领导的效益:就是对教育管理结果的社会评价。它教育领导结果中的社会因素。

二、问答

1.管理的属性与特点有哪些?

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非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管理的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特点:第一,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第二,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第三,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第四,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2.简述教育管理的产生、特点及发展趋势?

产生: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内容和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地主官学由地方官府管理,也有私立的和收费的学校。此外还有柏拉图等人创办的哲学学校。对这些学校的入学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有一定要求。教育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多处于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进入19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特点:首先,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服务的。其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第三,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发展趋势:1、民主化,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2、相对集权化,相对集权化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这种集权化的趋势表现在,有些国家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3、科学化,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科学化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二是注重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管理效能。4、这是与上述几种趋势有关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有的强调精简机构,提高办学效率,为使教育管理效率化,一方面注重教育管理人员的职前训练,另一方面也注重在职训练。
.谈谈你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关于教育管理的现象。教育管理学首先要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把握纷繁复杂的教育管理现象可以从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四个方面去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教育管理活动从层次来说有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管理全国教育的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对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教育管理的活动。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指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两部分。教育行政体制要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管理体制要处理的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之间的关系。教育管理机制是指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动作方式。从层次来说,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从形式来说,它包括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 ——服务式的运作机制、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从功能来说,它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对各组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组各类教育管理观,是对教育管理所共同问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管理观。(二)关于教育管理的规律。我们把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称之为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这种具体规律有四个:即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1)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是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这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办事,就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2)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也是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的,要按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这些因素之的关系。3)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是说教育管理的机制各因素之间也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层次机制、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各层次机制、各形式机制、各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否则要很好地发挥教育管理机制的作用也是不可能的。4)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各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观念规律办事,就要处理好人与物、集权与分权、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否则也谈不上用科学观念去管理一个国家。

4.简述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有着严密的逻辑范畴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是由著体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的。范畴是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产生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就构成了范畴的逻辑,沿着这种范畴的逻辑展开就形成了一定逻辑的范畴。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体系。它包括五论:第一论,教育管理学的概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及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论教育管理活动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活动的职能、内容、过程及方法;第三论,教育管理体制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及结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权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第四论,教育管理机制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机制的含义、类型及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第五论,教育管理观念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观的含义、教育管理观在整个教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管理观的结构、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及现代的教育管理。

5.简述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6.简述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

标志: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出版为标志。原因: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 世纪末有其客观必然性。在古代,既没有研究学校管理的理论,也没有单独把教育行政作研究对象的教育行政理论。到了近现代,教育规模的扩大,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系统,国家要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育的问题,还要研究国家如何管教育的问题,于是近现代国家产生了研究教育管理的需要。另外,近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为一部分人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类问题,包括教育管理问题提供了可能;近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对教育管理研究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教育管理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7.简述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

1、德国的行政学。德国的行政学是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这样的行政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法学的行政学。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德国的行政学谓之官房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是德国成熟的行政理论。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俾斯麦公布了宪法,不少学者开始从法学的角度研究行政问题,德国法学的行政学理论开始建立。这时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基本上属于法学的行政学体系的范畴。它所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如何用法律来约束教育行政活动,以克服教育行政中任意行使权力的现象。2、美国的行政学。美国的行政学和德国的行政学不同。美国的行政学着生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的问题,而并不研究国家政权怎样通过法律干预行政。所以人们称美国的行政学为技术性的行政学、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如下几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二是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三是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8.简述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一门学科的产生,一般是以这门学科的独立形态的产生为标志的,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管理学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开设为特征的。发展:教育管理学作为单独的学科产生以后,从30年代起,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逐步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919年起到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管理学的各类专门著作约200余种,发表在报刊上的有关论文也近2000篇。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加一方面也研究了我国的一些实际问题,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主张用哲学的历史的比较的和实验的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管理。第二,提倡科学、民主、专业化的管理思想。第三,以当时政府颁布的政令为研究教育问题的依据。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在师范院校中未独立开设教育管理学的课程。除建国初期的苏联的教育管理的课本和我国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编著的几本教育管理学的油印稿以外,未见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论著问世。肖宗六、贺乐凡1996年主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等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与专著,这一时期,为创立有中国物色的教育管理学,我国学者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研究内容上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9.简述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如果说,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初期是受德国的行政学和美国的管理学的理论的影响的话,当代则表现出两种理论融合共同影响教育管理研究的趋势。当代美国教育管理的研究则不仅受以上三种理论的影响,而且还受当代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等理论的影响,使当代教育管理研究处于以多元理论为支撑的状态。(二)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管理学则注重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多元代的研究。一是注重教育管理学的历史研究。二是注重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三是注重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探讨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互动模式。四是注重研究教育政策,探讨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对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五是注重学校效能的研究。六是注重研究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教育管理研究思潮、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及手段的发展趋势。从思潮看,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由于开始注重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出一种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后由于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出现,教育管理研究中注重运用这些理论,注重人的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人文主义或反理性主义的思潮。从方法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 80年代,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分演绎的方法,归纳的方法,逻辑实证方义的方法,“范式”方法。从研究手段看,由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管理研究手段愈来愈先进。信息通讯技术,使得教育管理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机系统的出现,不仅会对教育管理研究对象发生影响,而且对教育管理本身的研究也将会发生影响。(四)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层次的发展趋势。从横向来说,教育管理的理论将由只注重规范理论向注重科学理论和价值理论发展。从纵向来说,教育管理理论将由只注重现象学的层次,向注重元学及方法学的层次发展。随着教育管理研究的深入,教育管理理论的层次将会同时在现象学,元学及方法学三个层次上扩大和加深,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全新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10.教育管理学著体系与教育材体系的关系。

学科体系包括著作体系 教材体系两类。一般来说,先有著作体系再有教材体系。在著作体系中,包括一门学科的著作体系和一门学科群的著作层次体系,一般来说著作层次体系是在一门门著作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材体系中,包括一门学科的教材体系和一门学科群的教材层次体系和专业教材体系。一门学科的教材体系是在一门学科的著作体系及一门学科群的著作层次基础之上形成的;一门学科群的教材层次体系是在一门门教材系基础之上形成的;而专业教材体系则是在一门学科的教材体系和教材层次体系基础上而产生的。

11.教育管理的特征。

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12.简述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及效益原理。

系统原理: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叠民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系统原理,首先要注意把教育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并注重从如下几方面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1、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2、分析教育系统的结构。3、研究教育系统的联系。4、弄清教育系统的功能。5、把握教育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系统的原理,其次要注意运动系统的三个原理:目的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

人本原理: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这一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紧紧抓信做好人的工作这个根本,重视发挥教师的力量,在学校管理中,既要使教师明确整体目标和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也要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一种良好的条件这校才能达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从而使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

动态原理: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时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注重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一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注意现代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在动态中做好领导工作。首先,教育管理者应注意教育系统外部的变化,使教育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其次,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注意教育系统内部变化,包括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发展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还要注意管理工作自身的变化,及时纠正管理中的偏差,使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效益原理: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一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首先要确立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其次,要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造条件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此,教育管理者要采用先进科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注意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关系,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始终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高效益的根本。

13.什么是教育管理职能?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教育管理的职能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趋势:分权制和集权制国家呈现出了两种相反的趋势。传统的分权制国家,注重加强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出集权化的趋势;传统的集权制国家,注重改善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了非集权化的趋势。

14.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有哪些?简述每一种职能的基本内容。

类型有计划职能,法治职能,监督职能,经营职能,指导职能,服务职能。1)计划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它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并依据计划对教育进行管理。保证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发展,计划分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计划职能在教育管理活动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只不过有的偏重于指令性计划,有的偏重于指导性计划而已。2)法治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立法和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国家要制定完备的教育法规,并依法对教育进行管理。也要求学校依法治校。法治职能是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华的一个重要职能。3)监督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监督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实施监督职能,有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横向的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等。就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而言,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强调行政监督的职能,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则强调法律监督的职能,中央与地方合作制的国家既强调法律监督,也注重行政监督。4)经营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经营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从宏观来说,是指国家对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内部事务直接进行管理;从微观来说,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事务所进行的管理,由于管理者对寺方和学校内部的教育事务负责,就有点类似于企业的经营权,所以称之为经营职能。5)指导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的指导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包括国家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地方教育发展的规模,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教学内容的确定,课程的设置和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基本属于地方和学校内部的事务,提供指导和建议,间接地影响地方和学校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活动,使之与国家宏观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相一致。另一方面也包括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予以指导,以使被管理者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校教育目标。6)服务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为教育服务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它既包括国家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项目,以此作为教育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也包括学校管理者为被管理者提供的服务。不少国家注重建立庞大的信息咨询中心,为地方教育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教育资料,进行各种教育咨询。许多国家的中央教育主管部门经常组织地方与地方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协作。为了更好地为地方教育服务,不少国家建立起独立的教育财政,鼓励地方和学校兴办一些国家急需的教育项目,为落后地区提供资助。

15.试述中国教育管理的职能。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教育管理的类型有计划职能,法治职能,监督职能,经营职能,指导职能,服务职能。世界各国管理教育的职能划分为监督型和指导型两大类,认为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特色。监督型行政,以指令性计划职能、经营职能、行政监督职能为主;指导型行政,则以指导性计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法律监督职能为主。一个国家教育管理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以及人口地域等因素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的职能,也应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我国建国以来,在学校内部管理者也注重对下属的监督和控制而忽视指导与服务。这种职能,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改革我国监督型的职能也势在必行。在我国当前教育立法不健全的情况下,靠法律监督也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行政监督。实行纯指导型的教育行政,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工程兵,缺乏把全国教育事业全部包下来,实行统一管理的物质基础。这样一方面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将强化教育要求的多样性与中央划一管理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劳务市场的建立和扩大,市场机制也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来,国家要想对全国教育实行统一的行政控制也是不现实的。在培养人才方面,如果一味强调市场机制而否认国家在宏观上实行控制的必要性,那也是行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的职能,既不是纯监督型的,也不是纯指导型的,而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以指导服务为主,经营管理为辅;以法律监督为主,以行政监督为辅的“指导——监督”型职能。要完成从传统的监督型职能向“指导——监督”型职能转变,第一,要强化立法职能。第二,要强化指导服务职能。要强化服务职能,首先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建立和加强信息机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效果。

16.系统原理要求从哪些方面分析教育系统。

1、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即要了解教育系统是由哪些子系统所组成的。2、分析教育系统的结构,即分析教育系统内部组织结构,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间的联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3、研究教育系统的联系,即研究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在纵、横各方面的联系;教育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4、弄清教育系统的功能,即要弄清教育系统及其要素的功能;教育系统的功能与其子系统功能之间的影响。5、把握教育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即要弄清教育系统产生与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17.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方法:法治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组织调度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激励的方法。

18.简述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共六项: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教育管理活动贯彻方向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政治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实行党政分开的原则,充分要挥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2、要进行教育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紧持教育改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系的两个方面。3、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注意采用新的管理现论的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之上。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管理规律,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贯彻这个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有两条基本的规律一是教育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教育必须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2、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用系统论,首先要树立整体最优化的观点。其次,教育管理活动要有合理的结构。再次,应用系统论要讲究教育管理活动的层次性。

三、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法规是国家意志在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现代国家教育执法和守法基本依据。依据法规进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证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贯彻规范性原则,首先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立法。其次,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观念,逐步做到依法治教。再次,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实话的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

四、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教育本身是一个朋组织,有层次的复杂结构,它们彼此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与制约的。教育系统又处在社会这个总系统之中,要受到其他系统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不仅要注意教育系统外部因素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使各种力量相互配合,达到更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贯彻这个原则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不能只把注意办局即于某一阶段的教育。其次,不能把教育看成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开方性。再次,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协调好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五、权变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认识与适应这种差别,区别不同情况来制定不同方略,实行动态管理。贯彻这个原则要求做到:1、要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工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应该因地制宜。《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实行义务教育方面,全国可以大致划分为3类地区:一是约占全国人口1/4的城市、沿海各省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二是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中等发展程度的镇和农村。三是约占全国人口的经济落后地区。2、要看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并按照这些变化来确定对策。当前,世界已由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进代进入了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人划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经济“的时代。适应知识经济进代的要求,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谅支及人才培养的规格等都必须进行改革。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全球化网络技术将成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各学科教育的必修课。重视信息科学与技术将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六、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教育事业管理中贯彻有效性原则是当务之急。为此必须做到:1、提高用人的效益。要提高教育行政人员的素质。要科学地安排干部,知人善任,用人之长,要尊重和信任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把目标、职务、权力、责任四位一体地分派给合适的干部,要关心人,注意协调人际关系,激励士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2、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教育管理部门要逐步运用经济核算制,以考核教育经费使用效果和学校管理水平,要管好用好各种物资设备,提高校舍建筑的质量和利用率。3、提高时间利用率。时间是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尺度。教育管理领导必须合理控制和使用时间。领导者要把主要时间花在最主要的情况上,要有勇气并果断地拒绝不必要办的事、次要的事。另外,领导者要把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放在功效最高的时间去做。教育行政领导应善于将它们结合起来全面加以贯彻,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19.简述教育管理的方法(共五项:法治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组织调度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激励的方法)

一、法治的方法。它指的是教育管理者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批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这种方法对于保证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为适应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以法律为武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运用法治的方法,首先要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健全教育法规。依法进行管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法可依。其次要做到依法办事。有了一套教育法规,如果不依法办事,再好的教育法规,也是一纸空文。

二、预测规划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规划本身的特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预测规划的方法首先是进行预测,然后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预测是规划的基础,是为制定规划服务的。

三、组织调度的方法。组织调度的方法是建立在权力的责任基础上由上级对下级下达必须遵照执行的任务、要求和命令的方法。建立在不同等级的职位、权力和责任界限上的组织调度方法,是所有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它有力地保证着整体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统一。正确实行组织调度的方法,要建立领导与被领导者,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正确关系。正确运用组织调度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建立和健全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来保证组织领导的渠道畅通。要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权力的责任。要制定各级机构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要制定各种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制度。

四、经济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是从经济的角度或方面指导、调节和影响教育教育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来促进教育的发展。1)办教育需要经费,巧妇维为无米之炊。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运用经济的方法来发燕尾服教育,并已初步获得了一些成效。为了更好地运用经济的方法来发展教育,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的经验,制定更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以便更快地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2)运用经济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充足的教育经费办教育,要从经济上提高教师的待遇。谈到增加教育经费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国家没有钱,其实不然,钱和政策相比,关键是政策,有了好的政策,自然会弄到钱,教育占线这个“清水衙门”也会富起来。关于教育经费政策,一是在有关的教育法规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按规定的比例拨款,否则就是违法。二是在目前国家总的财政善还比较紧张,1988年1月31日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国家教委提出了高校可以开展有偿服务的问题。这一政策的制定,对于缓解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不足以及大学教师收入低的矛盾,将会起一定的作用。3)运用经济的方法,还要注意建立健全教育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激励的方法。激励的方法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极性的谅支,所谓人的积极性,是指人在自觉能动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人的积极性的本质特点就是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调动了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就能使他们对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2)只要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育的各项工作就能得到更好地开展,教育质量就能得到提高。运用激励的方法,首先要注意运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理论来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还要注意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3-28 21:53 , Processed in 0.0677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