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7276|回复: 1

200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16: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B )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斯宾塞的社会学学说:赫伯特·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1)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体”,因为两者还有本质的区别:第一,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各个分子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第二,生物体的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仅仅集中在有机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遍布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全部个体都能感到快乐和痛苦;第三,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是为了整体而生存,而在社会中则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
  斯宾塞强调社会是一些独立的个人集合体。在一切发达的社会有机实体中,都存在三个系统:支持系统,它保证向社会供给必需的产品;分配系统,它保证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联系;调节系统,它保证社会各个组织部分服从于整体。承担这三大系统功能的是各种社会设置,如家庭、礼仪、政治、教会、职业和工业。正是这些设置构成了社会的运行及其发展机制。
  (2)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是一条公理。由此,他以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型为依据,将社会区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前者的特征是它的强制性,后者的特征表现为像商业自由交易一样的个人自由。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在这种社会进化过程中,尽管有矛盾,但基本上是平衡的、自然的,不容许有意识地“加速”或人为干预。
 斯宾塞在早期社会学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有人将他与孔德并称为社会学创始人。他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认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整体的稳定而效力的思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仍然被后来尤其是二战后的许多社会学家所接受并进一步发展。
2.涂尔干的哪一本著作是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范例?(    A     )
A.《自杀论》 B.《社会劳动分工论》C.《贫民的状况》 D.《经济与社会》
涂尔干,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法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自杀论》一书,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范例。他对‘失范’做了许多的研究,就是想寻求对个人实行外在控制的力量和途径。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他从考察‘分工的作用,即它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研究。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他着重研究宗教通过仪式、信仰和崇拜在社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但他忽视创造性功能,存在保守倾向。
3.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B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C.深度访谈 D.社会观察
马林诺夫斯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确立并重新规定了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 他本人在田野工作的时间约两年半长,这超过了他之前所有的人类学家。二是他与拉德克利夫·布朗(A. R. Radcliffe2Brow , 1888 —1955) 几乎是同一时期提出了文化的功能主义理论,尽管他们之间仍有分歧,但他们都主张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文化现象都应该置于文化整体中去考察。从而使人类学形成了功能主义学派。
4.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D     )
A.问卷访谈 B.实地研究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定量方法虽然难以探寻事物的深层原因,但它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信息,来推论事物总体特征。
5.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是( B )
A.社会关系 B.社会结构C.社会互动 D.社会交换
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6.把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是(    D )
A.马克思 B.雷克斯C.霍曼斯 D.帕森斯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1979)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在50~60年代曾是西方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和方法论。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
《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称(    B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C.文化流变 D.文化冲突
文化采借,又译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人本文化的过程。
8.“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A )
A.创造性 B.习得性C.共享性 D.累积性
文化的特征: 1.创造性。文化,不论是物质形态的文化还是精神形态的文化,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或衍生出来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出来或经过人类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比如石头不是文化,用石头做出来的石器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才是文化;人的大脑不是文化,大脑创造的思想就是文化;如此等等。2.习得性。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例如男人和女人不是文化,只有男人和女人按照一定的婚姻制度结婚才是文化;吐痰不是文化,吐痰人盂才是文化;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才是文化;如此等等。3.共享性。凡文化都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人们共同创造、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例如语言、习俗、社会规范、行为模式、社会价值观等,都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个别人的偏好不能成为文化。4.累积性。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和创新过程。每一代人一出世就生活在既有的文化模式当中,他们必须继承传统的文化,否则就无祛生活。但是每一代人都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文化,他们会根据时代发展和自己生活的需要,去掉不适用的文化元素,创立新的文化元素,所以文化是许多代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也是不能割断的。5.特殊性和共性。世界上只有各个民族的文化,如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等,而没有抽象的一般的文化。凡文化都是民族的、特殊的,因此人类文化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的特殊性表现出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化的共性使各民族各国文化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从世界范围来说,文化是特殊性与共性的统一。不承认文化的特殊性,就是不尊重别的民族文化,就会产生以我为中心的大国沙文主义;不承认文化的共性,就会导致不承认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就会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就会闭关自守,故步自封。
9.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是(     C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10.文化反哺也称(     C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文化反哺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11.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规范是(     B     )
A.习俗 B.道德C.法律 D.宗教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2.认为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是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建立和再建立起来的,这是(    D )
A.结构功能论 B.印象管理论C.社会交换论 D.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布鲁默和他的追随者认为符号互动论可以简要归结为: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在社会互动中是不断建立和再建立的。社会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是在社会互动中经过互动者不断地协商造成的。布鲁默把“符号互动”看成是人际互动的独特特征,即人们不仅对彼此的行动作出反应,还试图“理解”彼此的行动。
13.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B )A.符号互动学 B.常人方法学C.社会交换论 D.结构功能论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组织社会活动,并使活动具有共同的意义。这套规则和程序就称为民俗方法,也有人称它为本土方法或民族方法。常人方法学也称民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芬克尔。常人方法学代表人物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萨克斯、谢格洛夫 (Emanuel Schegloff)、沙德诺 (David Sudnow)、特纳 (Roy Turn)等。
14.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彼此密切配合的社会互动形式称( A )
A.合作 B.学习C.共享 D.交换
合作: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形式,合作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以赖以维系的最基本的前提。所有的社会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合作的类型:①自发性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②制度化的传统合作③指导性合作④契约式合作
15.对于公共部门表述错误的说法是(     C    )
A.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 B.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
C.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 D.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其下属的各类机构和组织,它们构成一个庞大的科层体系。在我国,上至中央政府,下至乡镇政府及城市中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都属于公共部门的组织。公共部门所拥有的权力由国家法律明确赋予,其组织行动的范围和程度也由国家法律所明确规定。
16.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称(    B     )
A.亲密群体 B.初级群体C.同辈群体 D.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建立起来的。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入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17.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     C     )
A.明确的职位等级体系 B.专业化程度高C.行政管理效率高 D.量才录用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理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的五大基本特征:1. 专门化。2.等级制3.规则化4.非人格化。5.技术化。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能为组织带来高效率。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实行强制性官僚制是最合理的已知手段。它在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任何形式。在马克斯•韦伯所设计的科层制中,组织内部层层授权,下级对上级严格负责,“只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科层组织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效率很高,其弊端在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而且压抑组织成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18.社会制度的核心是( A ) A.价值标准 B.规范体系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9.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是(     C )
A.财产继承制度 B.婚姻制度C.生育制度 D.亲子制度
20.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 D )
A.法兰克福学派 B.衣阿华学派C.华盛顿学派 D.芝加哥学派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21.达伦多夫认为:“我们称做社会分层的不平等体系,只不过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派生物”。这属于社会分层理论的( C    )
A.功能论 B.精英论C.冲突论 D.互动论

达伦多夫是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在1958年,就对功能主义提出批评,从变迁、冲突、诸要素对系统分化的作用以及暴力等方面对社会进行解剖。他认为现代阶级冲突的根源不是占有和不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而是权威的分享和排斥之间的矛盾。还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主要著作有《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冲突》、《走出乌托邦》、《社会人》、《阶级后的冲突》、《生活的机会》等。
22.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是(     A     )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C.向上流动 D.向下流动

垂直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23.子女相对于其父母地位的变化称( D       )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

24.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   A      )
A.积极性控制 B.消极性控制C.内在控制 D.非制度化控制

积极控制:利用奖赏性手段来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这些手段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
25.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是(   D     ) A.规范理论 B.控制理论C.权变理论 D.标签理论
26.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人的行为失去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以预期的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以惩罚,这是(     B    ) A.社会病理学理论 B.社会解组理论C.价值冲突理论 D.行为偏差理论

社会解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以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给予惩罚。
27.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这是(    D     )
A.行为偏差理论 B.行为界定理论C.对象建构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它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因此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
28.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社会不断创造着新的智能技术。这是什么社会形态?(   D      )
A.信息社会 B.风险社会C.工业社会 D.后工业社会

社会学对于社会类型还做了其他区分。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分为:①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这是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社会,特征为:靠狩猎和采集果实生存,社会群体较小,生活区域变动不居,几乎没有专门的劳动分工,建立在血缘和亲属联系的基础之上。②畜牧社会。通常出现于不适于耕作而适于放牧、饲养牲畜的地区。特征是:开始出现剩余产品、私有财产,以及等级、阶级、群体间的冲突和战争,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制度开始形成。③初民社会。是在适于耕作的地区,随着人们初步掌握耕作方法而出现的。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上升为主要生产方式,狩猎与采集果实降为次要方式,出现了较大规模定居的社会群体,与畜牧社会一样,不平等和阶级分化开始出现。④农业社会,又称前工业社会。是随着“犁”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犁的发明,铁具的使用,畜力、风力、水力的应用,为较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小作坊手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社会剩余产品大量出现,社会阶级体系和分层体系更加巩固,官僚制度、官僚阶层有很大发展。⑤工业社会,又称现代社会。是自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电力等机械动力代替人力、自然力之后,大规模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出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和劳动分工体系的专业化,形成了现代的官僚制度,以及教育、医疗、保险、服务等现代化社会机构与制度。同时,不具人格的社会关系逐渐取代了血缘的、亲属的社会关系。8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学家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认为在这种社会中自动化、信息技术将得到普及和发展。其特征是:从生产产品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专业与技术人员居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在中心地位,并且是社会革新与制订政策的源泉;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以及创造出新的“智能技术”。
29.在恐怖主义具有的四个要素中,除了暴力性、不可预测性和象征性外还具有(    B     )
A.极端性 B.政治性C.颠覆性 D.民族性  恐怖主义要素:政治性/暴力性/不可预测性/象征性
30.全球化的起飞阶段是在(     C    )
A.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 D.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

基于自己的分析框架和全球化模型,罗伯逊把全球化的基本历程从15世纪初叶到20世纪90年代分别划分为萌芽阶段、起始阶段、起飞阶段、争霸阶段和不确定阶段。(一)萌芽階段(從15世紀初期到18世紀中期,發生在歐洲)。(二)開始階段(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70年代,主要發生在歐洲)。(三)起飛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延續至20世紀20年代中期)。(四)爭霸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後期)。(五)不確定階段(從60年代後期開始,並在90年代初顯示出危機趨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包括(    ABCD    )
A.研究功能 B.教育功能C.社会管理功能 D.社会批评功能E.社会预测功能

社会学功能有:研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能。
32.文化的结构包括(    ACE  )
A.文化特质 B.文化脉络C.文化集丛 D.文化功能E.文化模式

从文化组成的单位看,其结构是:文化特质、文化集丛和文化模式。
33.冲突的类型有(    ABCDE  )
A.争论 B.拳斗C.械斗 D.仇斗E.战争

冲突:是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表现为从争吵到战争等不同程度的形式。冲突的根源也是因为某种社会资源的稀缺。冲突类型从规模上分为为群体之间的冲突和个人之间的冲突,从冲突的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种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从冲突的方式或程度上划分有显性冲突,隐性冲突,其中显性冲突方式分为①争论②拳斗和械斗③仇斗④战争⑤其他。
34.属于初级群体类型的单位有(       ABD      )
初级群体的类型:①家庭②邻里③伙伴群体。

A.家庭 B.邻里C.工厂 D.伙伴群体E.陪审团群体
35.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A.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 B.独立于政府组织
C.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 D.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E.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①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②独立于政府组织③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④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⑤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37.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8.“镜中之我”: “镜中之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库利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39.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40.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参照群体的概念是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参照系”一词演化而来的,有“目标”、“标准”的含义,所以也叫作“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参照群体不是人们所属的群体,而是个人心目中想要加入或理想中的群体,它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常常是参照者个人的目标或标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功能。答:A、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2.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社会化的内容:从广义上说,包括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全部文化遗产。然而,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行为模式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A、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①是衣食技能②职业技能

B、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C、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D、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E、角色社会化是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43.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网络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腰三角形多方面的因素使然②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③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④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⑤是相对稳定的

44.简述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上的跃进,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普遍的都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管理科层化,社会结构分化,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世俗化等基本内容。 社会现代化的特征:①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②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④不是“全盘欧化”或“全盘西化”的过程。社会现代化理论:①帕森斯的模式变项②信息社会论③后工业社会论④风险社会论.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特点: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②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③ 坚持对外开放,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45.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宗教和邪教的区别:邪教是打着宗教幌子的反人类,反文化的组织。邪教与宗教有本质不同,①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是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②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③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4-19 15:27 , Processed in 0.0633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